一、硕士研究生
集中教学期间(研一),学术型硕士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,工程硕士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低于24学分,其中公共必修学位课7学分,公共选修课不低于2学分,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2学分。工程硕士还需修读公共必修非学位课《工程伦理》1学分、专业选修课(非学位课)不低于2学分。
(一)公共必修学位课(课程编号第14位为B)包含:
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(2学分);
自然辩证法概论(1学分);
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(1学分);
硕士学位英语(英语A,3学分)。
(二)专业学位课
专业学位课可从核心课、专业课中选定。集中教学期间,至少修读本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/领域2门核心课(课程编号第14位为1或2)+2门专业课(课程编号第14位为3)作为学位课。各专业具体要求如下:
专业学位课学分中,至少有2门核心课与2门专业课是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下设置的课程。
计算机系统结构、计算机软件与理论、计算机应用技术
专业学位课学分中,至少有2门核心课与2门专业课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下设置的课程。
通信与信息系统、信号与信息处理
专业学位课学分中,至少有2门核心课与2门专业课是通信与信息工程学科下设置的课程。
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
专业学位课学分中,至少有2门核心课与2门专业课是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下设置的课程。
(三)专业选修课
专业选修课可从各专业的核心课、专业课、研讨课、实验课、实践课、科学前沿讲座中选修。工程硕士要求专业选修课(非学位课)不低于2学分。
(四)公共选修课
公共选修课可从人文系列讲座和课程属性为公共选修课(课程编号第14位为X)的课程中选定。体育类公选课每学期限选1门。
(五)科学前沿讲座
科学前沿讲座属专业选修课,不参加网络选课,需按照讲座组织单位的考勤要求刷卡;部分讲座须在系统预约,未预约者不能刷卡;部分讲座只面向特定学生,其它学生修读不计入总学时和学分。
所修学时仅在2025-2026学年内有效,不能累计到下一学年。学年结束后,统计每位同学修读的总学时,本学年修读20学时及以上计1学分。
请关注电子邮件、学校主页活动预告栏、电子班牌、各校区张贴海报、选课系统讲座管理模块。
(六)人文系列讲座
人文系列讲座属公共选修课,每场讲座限定人数,提前报名,先到先得。需按照讲座组织单位的考勤要求刷卡。
所修学时仅在2025-2026学年内有效,不能累计到下一学年。学年结束后,统计每位同学修读的总学时,本学年修读20学时及以上计1学分。
请关注电子邮件、海报通知、电子班牌、学校主页活动预告栏等。
(七)工程伦理课
《工程伦理》为工程硕士公共必修非学位课,慕课教学。
二、硕博/直博生
集中教学期间,学术型硕博/直博生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,工程硕博/直博生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,其中公共必修学位课11学分,公共选修课不低于2学分,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6学分且至少包含本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/领域2门核心课+2门专业课。工程硕博/直博生还需修读公共必修非学位课《工程伦理》1学分。公共必修学位课要求如下:
公共必修学位课(课程编号第14位为B)包含:
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(2学分);
自然辩证法概论(1学分);
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(1学分);
硕士学位英语(英语A,3学分);
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(2学分);
博士学位英语(英语B,2学分)。
其他类型课程选课要求与学术型硕士生一致。
三、学术型普博生
集中教学期间,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低于9学分,其中公共必修学位课5学分,专业学位课不低于4学分且至少包含本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/领域1门硕博通用或博士专属的核心课或专业课。
公共必修学位课(课程编号第14位为B)包含:
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(2学分);
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(1学分);
博士学位英语(英语B,2学分)。
四、工程博士(普博)
集中教学期间,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低于10学分,其中公共必修学位课5学分,公共必修非学位课《工程伦理》1学分,专业学位课不低于4学分且至少包含本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/领域下的1门核心课或专业课。
五、特殊情况说明
1.硕士生学分统计中,已修读的博士生课程(英语B、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)不计入学分。
2.学生若变更专业,需根据新专业要求修读课程。
3.学位论文中期之前,必须保证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和各类学分满足要求。未取得成绩的课程不能计算学分。